今天是:
 
  经营参考
 
经营参考
  通知公告
更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营参考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
日期:2014年8月26日 浏览[6169]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在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内部机制和经济技术基础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的运输企业,正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深入地研究创新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运输企业经营的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大大加快的条件下, 运输企业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就要加快进行信息化管理, 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
1.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概述
    运输企业在面临行业内外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通过创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持续发展,成为运输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由于运输企业不同于制造业, 它给市场提供的不是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产品, 而是运输服务方式,这就需要在对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从经济学、技术学、管理学等多个视角,根据行业和专业特点进行应用研究,从而实现运输产品、运输技术、运输市场、运输组织与管理以及运输企业制度的创新。
    “十五”以来,政府对运输行业管理的加强,使运输结构不断趋向合理,是运输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当前运输行业已经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 各个运输企业将在这新一轮的变革浪潮中接受考验。探寻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点,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当前运输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1 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及特点
1.1.1 专业化
    运输企业通过专业化创新战略的实施即做精做专,将企业资源集中配置于某一种或几种专门性职能上,使本企业具备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专业化的创新不仅可以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可以降低内部运行成本,提高总体利益水平。
1.1.2 多样化
    这里所说的多样化是与运输企业经营相关的多样化。这种相关性的运输业务可以分享相近或相同的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技巧,实现产品互补、市场相互交叉等, 其目的是增加运输品种和市场份额,产生协同效益, 分散经营风险,扩大企业规模。
1.1.3 集团化
    集团化是将多样化与专业化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企业集团可以是多个专业化运输企业的强强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运输企业发展的多个专业化运输事业部或分公司。集团化具有专业化协作的优越性,可优化企业组织形式, 实现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和区域性相对垄断等优势。
1.1.4 物流化
    这里所说的物流化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运输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力装备和场站设施,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要抓住机遇, 转变经营观念, 大力发展物流业、快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1.1.5 信息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属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于运输企业而言,则是包括管理、生产和技术创新在内的综合创新,因而是企业自身升级的一种形式,更是实现运输现代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途径。运输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消除企业内外的信息孤岛现象,整合包括客户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系统资源,建立起运行迅捷、高效的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运营机制。
1.1.6 行业联盟
    运输行业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具体表现,既包括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联盟,也包括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间的联盟。前者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同质竞争造成的损失,实现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两方面的互补;后者对运输企业而言, 可以扩大市场, 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而实现双赢。
1.2 信息时代运输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运输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已迫在眉睫。运输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管理创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专业分工也更加细致,不仅要在国内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同时也需要组织国际化的经营。只有在管理的环节上进行创新, 实行精细化管理,这样社会分工的精细会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使整个运输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效率得到提升,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 管理创新是运输企业进行体制改革的必要手段
    运输企业改革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少企业由于没有抓住企业管理的要害,管理模式落后于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水平,因而改革的效果不明显。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体制改革,就要有创新管理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这点令大多数企业感到困惑。
1.2.3 管理创新是增强运输企业实力的客观需要
    管理创新是多方位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 创新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管理创新能使运输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企业实力的提高又能为下一环节的创新提供平台和参考, 促使企业开动脑筋进行更为全面的创新。
2.现代技术条件下运输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信息化管理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运输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利用现代技术条件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 并促使其由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如果没有信息化, 企业的改造、重组、工业化进程就会放慢,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 先行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 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 即使幸免被淘汰, 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羹冷炙。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是企业将融合了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 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的信息化。那么, 信息化管理对运输企业会有哪些影响,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2.1 信息化管理对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2.1.1 有利于企业进行网络化管理
    信息化的发展, 使传统的企业开始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企业不仅需要在内部形成网络, 做到信息共享, 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还需要与外部网络相通, 形成互联网络。
2.1.2 帮助企业领导者进行战略决策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更是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企业信息化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 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 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2.1.3 有利于企业趋利避害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也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实现信息化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设计效率, 缩短设计周期, 保证设计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还可以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 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2.2 运输企业实现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 我国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要实施信息化, 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 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 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从总体上看,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还较多地停留在表面的应用层次上, 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运输企业实现信息化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2.2.1 运输企业各层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
    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 对信息技术抱有较高的期望, 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的效益, 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了信心;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 抱残守缺, 不愿意主动分析和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这样, 实现了信息化就将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组织的战略制定中会产生两个极端: 一方面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是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实际上,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 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 从技术角度看, 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 先进的管理思想也要不断地融入信息系统之中。
2.2.2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企业因为某一方面应用的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 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应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信息系统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信息系统企业的盲目购买, 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 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但问题在于那些未被开发应用的功能却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2.2.3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 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的信息化建设, 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 而忽视了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因而, 并未取得投资回报, 甚至出现了负效益, 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2.2.4 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 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 缺乏灵活性, 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 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2.2.5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 信息技术一方面会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 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 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3.现代技术条件下运输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措施
    进行信息化经营管理必须要有硬件系统、人才和相关制度的保障。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 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 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 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 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3.1 建立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般的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子系统: 计划管理子系统; 客货运输信息子系统; 售票管理子系统; 运行调度子系统; 运输工具管理子系统; 物资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安全质量管理子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 运输统计分析子系统。
3.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人才是关键,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 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3.3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 实行实时监控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定位技术(GPS)、移动通信技术(MC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PS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组成。其主要优点是定位精度高、报时准确、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可全天候服务、显示直观、易于连接等。移动通信技术MCS目前主要指陆地移动(模拟或数字)通信系统, 不久它将与卫星通信系统结合起来, 形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MCS)。地理信息系统(GIS)由信息系统演绎而来, 它以地理坐标为骨干, 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的统称。在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当中, 可以利用建立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为管理部门或用户提供各种查询服务和数据分析。
3.4 加强运输企业的网络技术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 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主要包括货运站场网络、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CMS)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3.5 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 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 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 因此,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 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 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 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 使资金落实到位,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结语
    通过分析得出, 实行信息化管理是运输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增强企业实力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中, 加强建设运输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实行专业化管理, 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是保证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马煜华)
(转载自中国道路运输在线)
 
  打印 | 收藏 | 关闭
 
安徽省蚌埠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皖ICP备14009488号-2Email:service@bbqygs.com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淮河路405号 车站询问:0552-3027044 3027789 旅游包车:0552-3036788 3010336